撕标签

彭道富

2020-08-20 15:17:29 

导语:长线靠守,短线靠走。


每当一个股刚冒出来,稍微拉几个板,就会有无数人给它贴标签。


比如:

第二个XXX

某某题材里的XXX


甚至还有无数个公众号会在当天晚上帮着你解读它为什么涨停,它的基本面好在哪里。其实,这也是给它贴标签,----贴上基本面过硬的标签。


总之,就是往一个股票身上贴一个符号:


老乡,这个股很好!

老乡,这个股是龙头!


这样好不好?


分怎么论。


如果是基于深厚的逻辑分析和大量的细节求证,来提醒别人或者帮着别人去看清楚某个股,这当然好。


如果是基于口号,特别是基于自己已经买了某股,急于让别人来接盘,然后把某个股票活生生地贴上某某标签,这当然不好。


事实上,这二者有时候很难区分,以至于大家喜欢根据结果来论。比如某某股最后成为龙头了,涨幅巨大,就是前者,否则都是后者。


不过,我更喜欢以“心”而论。如果是基于发现好东西分享给别人,我认为就是好的;或者,虽然持有某股,但起心动念依然是继续看好该股,并计划持续加仓,这也是好的。


但,如果是为了让别人接盘,故意地找来一堆“基本面”和“信息面”的理由,故意给某股贴上XXX的标签,并随时准备砸盘出货,这就是不好的。


但问题是,知人知面不知心呀!


所以,我们在很多时候对贴标签根本没有办法。


事实上,还有很多标签是被乌合之众和无知的群众贴上去的。他们贴标签的时候,自己手里根本没有筹码,他们甚至没有任何目的,他们这样做的唯一解释就是从众------大家都说好,我也跟着叫好。如果别人叫好,我不跟着叫,说明我水平低。


但这样有一个可怕的影响,叫:一犬吠形,百犬吠声。


可能某个人是出于某个目的给股票贴标签,但是某些群众接受后,会把这个标签用扩音器的形式散播,形成群体性标签。


一旦标签贴完,股票就会在无数股民心中站队:


这个是这个龙一

那个是那个板块龙一

这个是当下人气龙

那个还是身段龙


等等,云云


这样其实是很可怕的,为什么?


1、股票本来应该是千人千面,但标签却让股票迅速在股民中千篇一律。


2、很多普通的股民的独立思考能力迅速被一些大V和超级财经媒体绑架(财XX社,同XX顺)


3、锚定效应。如果不是水平很高,独立思考能力很好的人,只要他看十几篇复盘文章,在几个群“交流”过,他的思想会迅速被当天的“主流”贴上标签,第二天很容易被标签绑架,对盘口的新变化进行选择性忽视。


我们常说思维定式,其实更可怕的是标签定式。明明某个股被游资砸成核按钮,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韭菜去接飞刀?就是因为他们的脑袋昨天晚上刚刚被贴上标签。


这就是贴标签最坏的地方。


贴标签其实就是带节奏,就是让那些还没有那样想的人都往那个地方去想。


所以,我很反对一些朋友“不辞辛劳”地大量去看看一些所谓的复盘公众号,看得越多往往被贴的越深。我比较倡导多看新闻类的媒体和公众号,最好是裸观点,尽量只呈现公告和事实的公众号。


即使如此,我们也不能保证自己看到的是没有被贴标签的观点。


那怎么办?


撕标签!


要具备撕标签的能力。


什么是撕标签?就是用自己的批判能力、分析能力,去撕掉别人带节奏的部分,只看其原生态的部分。


更重要的是,树立一种至高无上的思想:只有市场可以给股票贴标签,其他任何人贴的标签都要服从市场的标签。


我见过很多人,前一天晚上听几个大V一吹票,一看一堆豪华龙虎榜一上,第二天不管市场如何,开盘就往里面冲。他也不看看市场是否承认这些标签,就是往里冲。这是典型的没有撕标签能力。


撕标签并不是说不能给某些股票贴上龙一龙二,而是说第二天一开盘,各路明星股一亮相,迅速根据市场的表现,重新看待股票。


千万不要把昨天晚上的标签当成第二天的累赘。


当然,这种思维主要是短线,长线不能这样。长线靠守,短线靠走。


如果要做短线的明星股,必须时时刻刻随机应变,必要时甚至反戈一击,买变成卖。不信大家看看豪华龙虎榜,经常上午还在买,下午就砸。不是他想变,而是市场在变,他必须立刻改变。


也就是说,我们有时候连自己贴的标签都撕,何况别人贴的呢。


而那些靠看别人的公众号,别人的贴的标签来做盘者,怎能不让人为他捏一把汗?


我相信,很多人经过努力的学习,都具有复盘能力、给股票归类的能力、筛选出龙一龙二的能力,也就是贴标签的能力,但要达到最高层,还必须具有随时撕毁标签的能力。


也就是随时背叛自己的能力,随时背叛“共识”的能力。


这其实是反人性,而股市天生就是反人性的。(本文来源:股市的逻辑)

评论

发表

回复“

最新评论

这里空空如也,期待你的发声

回顶部

分享

收藏

新能源汽车大赛道,谁是确定性最高的那一家?构筑“养生系”,农夫山泉背后的资本帝国五百万背后,广汽丰田的增长密码一布遮百丑?金发科技需要补上的市值管理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