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乎心里有数

寒江雪

2022-04-24 14:31:45 

从去年3月26日美股IPO,到今年4月22日在港股完成双重上市,作为上市公司的知乎(ZH.US,02390.HK),已经走过了396天。

 
在这将近400天里,知乎的管理层一直面对着三个问题:
 
第一,如何化解迫在眉睫的中概股退市风险?
 
第二,如何进一步提升知乎的商业化变现能力?
 
第三,如何在上市后进一步提升知乎的核心竞争力?
 
在过去的这一年里,股价的表现并不太尽如人意。由于系统性的中概退市风险的存在,知乎的股价确实也很难独善其身。
 
不过,与股价的低迷不同,面对上述三道题目,知乎的管理层显得举重若轻、胸有成竹,他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,给出了每一道题目的答案,工整而严谨,颇有几分学霸赴考的从容。
 
不管外界有怎样的质疑,知乎,心里有数。

01 最难走的路

无巧不成书。就在知乎港股挂牌交易的前夜,美国东部时间4月21日,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(SEC)正式将知乎等17家中概股列入了预摘牌名单。
 
然而和大多数中概股公司的慌乱不同,知乎对此事的反应十分淡定。官方公开表示:此事对知乎影响有限,会继续关注后续进展。
 
 
那么,知乎的这份底气,究竟从何而来?
 
实际上,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,知乎,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里,第一家完成美股和港股双重主要上市的中概股公司。
 
在美港两地上市的大公司有很多,如阿里、百度、京东等,但其上市方式基本都采取了二次上市的模式。

相比双重主要上市,二次上市的手续简单许多,港股对其监管要求较为宽松,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两地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加持。
 
不过这种捷径并非没有代价。

二次上市的本质,是让美股已上市的股票,在香港市场能够实现变相流通和交易,说白了仍然是以美股上市为底层基础的,并且股票之间可以相互流通套利。考虑到成交量差异,二次上市的公司,其股价实际上是被美股市场所单方面决定的,港股对其并没有单独的定价权。
 
同样,由于这种互通性的存在,也导致了美股退市风险无法通过港股二次上市彻底隔离。一旦美股有变,港股这边风险无法被彻底隔离,必然会受到牵连,好比一边的舱室进水,会导致整艘船的沉没。
 
而双重主要上市,说到底是要求已上市公司,按照港股IPO的监管要求重新走一遍上市流程,其复杂程度和成本实际上和IPO是完全一致的,整个过程比二次上市要复杂太多,付出的代价也更大。
 
但这条最难走的路,可以给知乎带来二次上市给不了的好处:
 
其一,彻底解决美股退市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。由于两地的股票相互之间无法流通,因此理论上无论美股出现怎样的波动甚至退市风险,港股的交易以及定价都不会受到重大影响,可以说比较彻底地解决了退市风险问题。
 
事实上,除知乎之外,另一家互联网社区公司B站也在近期提交了将港股转为双重主要上市的申请,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知乎的先见之明。相信在不远的将来,还会有更多的中概公司走上这条道路。
 
其二,双重主要上市公司享受和港股主板上市公司一样的待遇,有资格被纳入港股通的交易标的,而二次上市的公司由于监管口径问题,就很难享受这等优待。

这就意味着,未来一旦被纳入清单,大量内地的港股通资金就可以将知乎作为投资标的。考虑到知乎的用户群主要集中在大中华地区,这就意味着投资者群体和用户群体的进一步统一,让最熟悉知乎的铁杆用户们也可以成为知乎的股东,海外上市所带来的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。
 
在香港上市之前发布的站内信上,创始人周源说,在过去一年里,自己和上百位二级市场的投资人交流过穿越周期的思考。

如今看来,面对中美关系给资本市场带来的不确定性,周源选择了难度最大、却也是最为长远的应对方案。
 
老实说,这不太像是习惯了走捷径的互联网公司的做事风格,倒是与知乎一直倡导的理性和独立思考精神一脉相承。

02 别了,网络广告

从知乎诞生那天起,网络广告一直是作为一种显而易见的流量变现手段被叙述的。毕竟流量和广告,就像光与影,黑与白,似乎是互联网行业诞生那天起,就被当做天经地义一般的存在。
 
但很少有人意识到,知乎的整个内容社区模式,其实天生就是反广告的。
 
一个典型的知乎用户,往往是因为对搜索引擎里良莠不齐的搜索结果不满意,才会转而选择知乎这样更偏精英化的信息来源。这样的用户,天生对于广告的信任度就比较低,否则的话Ta压根就不会来知乎。
 
一个简单的事实是,过去三年,知乎的广告收入,基本上和MAU呈现清晰的正比例关系,而每个月活所带来的广告收入贡献,几乎是没有任何增长的。
 
 
坦白说,这样的网络广告变现效率,在流量驱动型的互联网公司当中,是一种很不典型的存在。大多数情况下,随着用户画像的逐渐精确,每用户的广告变现效率应该呈现稳定的成长态势才对。
 
况且,以近亿MAU的用户规模,创造一年不到12亿的广告收入,这样的变现效率着实不算乐观。似乎,知乎与网络广告这样一种经典的流量变现模型之间,始终存在着某些微妙的不兼容。
 
好在,这种状况正在发生变化。

在过去的两年里,知乎孵化出了一套与网络广告看似相近、底层逻辑却截然不同的“内容商业化解决方案”业务,这套两年前还基本不存在的变现打法,在去年创造了近10亿元的营收规模,其年化增长率是让人瞠目结舌的617.2%。

如果不出现意外,今年商业内容解决方案将妥妥的超越网络广告,成为最主要的营收来源。
 
这套业务模式之所以表现出了远强于网络广告的成长潜力,其内在逻辑其实非常简单:
 
如果与搜索引擎进行一个对比,我们会发现,典型的搜索引擎,实际上是从内容/信息到人的连接,用户对所能搜索到的内容的形态是一种敞开的状态,竞价排名广告可以很容易的融合到搜索结果当中。
 
但在知乎的业务模型里,原始的内容/信息先要经过知乎创作者(即所谓大V们)的翻译和二次加工,然后再把精选加工之后的内容呈现给最终用户,在这个过程当中,受众只愿意接受那些来自于内容翻译/创作者提供的信息,而不会对未经加工的原始信息感兴趣。
 
知乎的商业内容解决方案,说到底只是做了一件事:让商业化内容,即,广告,和正常的问答内容一样,先经过创作者的二次加工,然后再以和非商业内容相同的形态端上来,提供给内容的受众。

这样一个环节的增加,让原本冷冰冰的商业内容得到了创作者人格IP的信任度背书,一下子打穿了受众的心理防御,其效果自然不是硬广告可以相比的。
 
可以想象,就像竞价排名在诞生之后迅速成为搜索引擎最主要的营收来源一样,未来几年,商业内容解决方案必然会成为知乎占比最大的收入来源,并成为营收高速增长的驱动引擎。
 
与此同时,知乎的付费内容业务仍然呈现健康的增长态势,全年营收6.69亿元,增长率为108.6%。作为知识付费潮流的旗手,知乎显然不会错过这一块收入来源。
 
经过了长时间的试错和调整,知乎的商业变现框架已经变得十分清晰:
 
基于商业内容解决方案和付费会员的双轮驱动,以网络广告作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流量变现体系,在过去两年里创造了三位数的年度收入增长率。

而在未来的三到五年,知乎仍然将保持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收入增幅,最终成为一家营收百亿级规模的互联网公司。这个趋势,目前看不到被打断的可能。 

03 知乎的第一性原理

作为一家创建于2010年的互联网公司,无论从任何角度,知乎都已经不再是一家初创企业了:两千多名员工、过亿的用户规模、近30亿的年度营收、70多亿的现金储备,更遑论这是一家在美股和港股同时上市的公众公司。
 
然而在周源的站内信上,谈的更多的不是公司规模和财富角度的衡量,而是一些看似更为基础(因而也更为深刻)的问题。
 
譬如说,在未来的三十年,知乎要如何才能健康的活下去?
 
不必否认,自打知乎美股上市,过去的这一年确实是“天上黑天鹅乱飞、地上灰犀牛乱跑”,能够以当时的估值登陆纽交所,谁都不能否认周源的好运气。

当然,很多时候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,但既然前路还长,总不能每次都指望着运气化险为夷。
 
想成为基业长青的伟大公司,光成为风口上的猪是远远不够的,好公司必须要有穿越周期的能力,想要发现下一个新大陆,就必须有在狂风巨浪里逆风航行的本事。
 
对此,周源给出了四个字:生态第一。
 
“本质上,社区生态即是生产和消费内容的方式,也是构建商业的模式。我们看到了在好的社区生态中不断涌现出好内容,我们也看到了在好内容的推动下,商业活动也才能持续进行。因为,好生态带来好内容,好内容就是好生意。”
 
不得不说,这确实是知乎创始人才能有的认知:简单有力,直指本源。
 
如果按照这几年流行的第一性原理来分析,所有的内容社区首先必须有一个对创作者友好的生态。

当创作者来到一个舒适的生态当中,他们就会开始不断生产内容,而内容会吸引其他的创作者和更多的消费者前来聚集,这种聚集的过程便衍生出了越来越多的商业机会。
 
一个内容社区的管理有千头万绪,但按照第一性原理,生态是这一切的根本,生态好则万物更生,商业利润只不过是这个过程产生的结果输出。

无论从创作者的体验、社区氛围还是与社区发展节奏所匹配的商业化形式上,知乎都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做。好在,这一切已经是正在进行时,我们很快就可以看到其中的一部分成果。
 
就知乎来说,对自身内容生态的投资,可能是未来三十年回报率最好的投资。

04 知乎不慌张

不必讳言,眼下的知乎正面临着考验。
 
对于一家股价还没有现金高的上市公司,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正确的评判角度。毕竟,任何对股价进一步走势的预测,都有被打脸的可能。
 
换个角度说吧。如果现在送你一家公司,用户规模过亿,每年营收增长率是三位数,有专业的团队和良好的声誉,还刚刚找到了一种有效的营收模式。
 
这样一家公司,1块钱卖给你,你要不要?
 
这似乎是个极其荒诞的问题。但在非常时期,这种荒诞的问题,每天都在资本市场上上演。
 
诚然,知乎仍然是一家处于亏损状态的公司,起码在未来的一两年内,这种亏损看不到结束的迹象。然而在任何时候,我们都必须仔细地分辨两种情况:漫无目的的烧钱,和为将来进行大胆的投资。
 
对于知乎而言,究竟属于哪种情况,似乎一眼就可以看清楚。
 
一家公司无力改变全球的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走势。如果真的凛冬将至,那么最理性的选择,无外乎是储存足够多的粮食和柴薪,修补房屋上的漏洞和破损,保持身体的强壮和健康,然后,静待暴风雪的到来。
 
面对将要到来的动荡,知乎提前准备好了一切。所以,有什么理由慌张呢?
 
等待寒冬过去,等待市场的歇斯底里结束。当春天到来的时候,知乎有钱、有队伍、有用户、有好的变现模式,有漂亮的业绩增长曲线。
 
到那时候,知乎需要为自己的股价担心吗?
 
我不这么认为。

评论

发表

回复“

最新评论

这里空空如也,期待你的发声

回顶部

分享

收藏